提起“家风”,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兴盛、社会的安宁、个人的成就都会受到家风“润物细无声”般的影响。好的家风似一面明镜,立好这面镜子,照清自己,辐射他人,才能为社风、民风“正衣冠”。
而很多时候,家风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之间传递的价值理念和处事方式。这让我很想写一写我的奶奶,让我即使是在不完整的家庭中,一样能够为自己所传承的精神感到自信,受到启发。
她是校长夫人,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。爷爷在任期间以校为家,一声顾师母的背后是独力教养子女、侍奉公婆外加种菜种田的辛劳,后来爷爷身患癌症,作为妻子的她不离不弃,陪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。从我孩提时代开始,在无形之中,是她的言传身教,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她时常提醒我们的一件事,就是要勤劳节俭,后来也曾经读到,“勤乃兴家之福,俭乃持家之福。”这是曾国藩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,写家书告诫家族子弟的家训。她自然是不知道这样有些拗口的名言,但同样的道理,她一日日,一遍遍地耳提面命,小时候虽然不懂那么多,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。曾经听姑姑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,当时还是生产大队的时代,奶奶作为家里唯一一个劳动力,晚上也要去队里开夜工,那时候粮食紧张,爷爷一直在学校,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娃娃,加班提供的白米饭奶奶也不舍得吃,一共一碗米饭也要带回来给儿女当夜宵,而到了现在,即使是物资供应已经很充足,我们仍然保持着勤俭的习惯。在我们家,吃多少饭就盛多少饭,不准浪费,要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米,奶奶就是这样做的,哪怕是一颗花生米掉在地上,也要捡起来搓掉皮放进嘴里,更谈不上浪费了。
再后来,走上工作岗位,奶奶感叹我终于不需要她操心了之余,也教导我,勤俭不能忘。每天每天的提醒我,不能迟到,不要早退,干好本职工作。更是和我回忆起爷爷还在的时候,虽然他当校长当到死,家里人却没有分得半点好处,爸爸和姑姑的学习纯靠自觉,他拉的一手好二胡,因病也没能传承下来,在校任教期间却培养了一个好苗子,后来还去了无锡的锡剧团,至今遇到她还是会尊称一声师母。虽然只是处于平凡岗位上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,但还是得明白,勤俭清正应该是本色。只有勤,才能不负人民嘱托,只有俭,才能问心无愧,清正无私。
如今,我也已经为人母亲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我时刻不忘奶奶关于勤俭的教诲,以同样的信念教育自己的后代,勤俭清正,将作为我们的家传之风,家传之训,一直传承下去。